叙述工程项目投资目标系统,工程项目投资目标系统包括哪些近期图片、视频、文字等资讯信息。

工程项目投资目标系统,工程项目投资目标系统包括哪些插图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篇1

1.为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的管理,规范招投标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水利系统工程建设的特点,特制定本制度。

2.招标项目:凡是各基层单位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水利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采购等必须进行招标。

3.招标范围:涉及防洪、排涝、灌溉、水力发电、引(供)水、滩涂治理、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

4.规模标准: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项目,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5-20万元的各类项目可采用邀请招标方式。

5.凡是够招标条件工程项目必须由有资质的招投标机构招标。

6.招标投标活动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项目的招标准备工作由项目实施基层单位具体负责。

7.水利局负责管理全系统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邀请县监察、计划、财政、审计部门等全程行政监督。

8.项目的招标必须成立招标领导小组,由局一名主管领导任领导小组组长负责招标事宜。

9.各项目实施单位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编制招投标实施方案,报有关部门审批。并向水利局提交备案的招投标报告。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篇2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P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A+4C”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学科知识的全面支持。同时,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首先是一项建设工程,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效益、工期规划,并按建设总目标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但是,作为一项新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系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行业监管方式都与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有所不同,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间、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它机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土建和装饰都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将对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在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管理科学化

1、管理规范化

现在大多数系统集成公司从属于IT行业,而设备安装公司又属于建设行业,因己方利益的驱使和行业的局限性,设计院或系统承包商在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难免犯重技术、轻效益或重设计、轻实施的毛病。造成一方面系统功能盲目升级,增加业主投资,另一方面因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往往是一流规划与投资、二流施工管理、最终落成三流的系统。施工、调试期间,因设计、施工、集成、设备供应等界面划分不清,造成设计、安装、集成、设备供应各方相互扯皮,业主忙于调解,不堪重负。类似情况严重损害了用户利益,也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功效体现。因此,选择适用的项目管理软件或系统,坚持实施与培训并重,搞好事前系统性的整体规划,加强信息流程管理。利用社会力量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队伍选择、施工管理、调试验收等全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是确保工期、质量、减少投资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成功实施中已经被证明了。

2、创新观念

创新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灵魂,目前我国的智能建筑市场仍由国外技术系统产品设备为主导,由于智能化建筑是多学科多专业多技术的综合运用的产品,当前的应用就存在突出的问题,与建筑设计与智能化系统设计严重脱节。因此,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是重中之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属于新技术领域,技术的发展还不成熟,提高这方面创新的水平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3、使用科学的项目管理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要以实现目标为宗旨而开展科学化、程序化、制度化、责任明确化的活动,实行全过程管理。目标管理方法要求进行“目标控制”,即控制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这三大目标的关系是矛盾的,也是统一的,每个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三大目标之间都有最佳结合点,不可能三者都优,更不能偏废某个目标而片面强调另一个目标,应做到综合系统化,以达到使用效果为原则。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管理具体体现

1、规划设计阶段

对于一个新的项目,首先我们需要进行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分析整个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在工程设计、承包商选择及设备选型、工程实施以及系统运行管理四个阶段的重要工作节点和要点,明确上述四个阶段具体实施的目标、程序、步骤、内容、方法、措施等。根据总体规划的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目标和实施内容,确定智能化系统技术应用和实现功能的基本要求、系统组成与系统集成基本原则,结合本项目建筑用途和使用功能定位。

智能化系统需求分析是智能化系统工程规划设计阶段的重要内容,是一个以科学论证的方法,对需求进行比较、分析、论证和选择的过程。通过对实际需求的分析,确定实现需求的平衡点,即在智能化系统组成、实现、功能、技术应用、运行管理等诸方面实现需求在智能化系统规划设计、智能化应用系统及设备选型、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和系统运行管理方面的策略、方法和措施。需求明确后,就可以进行智能化系统的设计,设计一定要重视,它必须有专业的设计公司设计,并且还要有该设计公司进行负责,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不少智能化项目的设计出现大包大揽的现象,避免了许多不合理的设计。在进行智能化系统实施过程中,从进行设计方案到工程竣工,需要我们精心严格的控制,当设计方案制作完成时,一定要通过专家的论证,确保可行度。同时,需要引入专业的智能化系统工程顾问,以落实对智能化系统工程管理的实施。

2、招投标阶段

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投标阶段项目管理的任务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招投标方案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招标策略,结合实际需求和系统工程设计,编制招投标方案,内容包括:招投标范围和模式、招投标程序和步骤、招投标内容和要求、招投标工作时间进度计划。

2)招投标资格预审与项目考察

明确资格预审要求与方法及量化评审标准,组织项目考察。项目考察包括工程承包商的工程项目考察,也包括对系统和设备供应商的产品应用项目的考察。通过考察进行总结和定量评审。

3)招投标文件编制

4)投标方案评估

对投标单位的技术方案在技术应用和实现功能响应性方面进行审查并作出评估。

3、工程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即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规划和项目控制,以使得项目实现其质量目标、进度目标、技术目标和成本目标。管理的要求是:管理思想系统化、管理过程动态化、管理方法信息化、管理组织专业化。

1)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注重把握项目的整体性,研究项目内部各要素、系统集成与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项目与内外部环节之间的关系。

2)强调动态管理,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评估,在管理过程中动态地对管理要素进行“计划—执行—控制—计划”的反馈和调整,使得项目管理中的各要素在静态指引和动态修正中不断推进。

3)采用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依据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量化管理信息和数据,并将定性及定量和经验结合在一起,建立管理数学模型,通过分析与评估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和可预见性。

4)采用开放式组织结构,强调各部门间的协调、协同和一体化动作。

4、系统验收阶段

验收阶段的管理需做到:

1)审核系统竣工资料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

2)按设计要求、合同条款对系统性能、试运行情况进行审核;

3)分阶段、分步骤组织系统验收;

4)组织第三方测试与行业主管部门验收;

5)落实系统保修责任制度。

5、项目后评估

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后评估是对已完成项目智能化系统工程总体规划目标、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要求、智能化系统技术应用和实现功能所进行的系统的、客观的分析。通过评估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新项目的决策和完善投资决策管理提供经验,为本项目实施运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改进意见,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结论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智能化工程市场无疑是在中国。目前我国智能化工程市场还比较浮躁;重复照搬的低水平建设项目还较多,真正能体现出人性化服务的智能建筑还不多。“集成商中标,农民工干活,设备提供商负责技术支持”的局面还比较普遍。若干个智能化工程子系统能够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体化系统并不多,离散的,单独运行的系统结构还占多数。因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全面、合理运用还有待于不断探索与提高。

参考文献: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

按照工作安排,现将我县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系统治理工作开展及成效

遵照中共省纪委、省监察委员会《关于印发的通知》(纪发〔2020〕5号)、市八部门《关于印发的通知》(市发改招标〔2020〕235号)等工作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结合我县实际,汇同县级相关部门扎实开展了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工作。

(一)制定方案,明确职责。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挂帅进行安排部署。我局统筹住建局、综合执法局、交运局、水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安局等行业部门,会商制定了《县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工作方案》,并以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到各乡镇、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同时在县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县融媒体等网络媒体进行了公示公告。方案按照各自职能职责,细化分工,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措施,确保及时完成系统治理工作。

(二)健全机制,扎实推进。建立了县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系统治理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及时发现并处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重大问题。联席会议由发展改革局负责人担任召集人,住建局、综合执法局、交运输局、水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安局等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系统治理工作开展以来,县发改局多次会同住建、交通、水务等部门会商,研究部署系统治理工作,查处违规违纪事宜,效果明显,达到了系统治理的目的。

(三)宣传到位,不留死角。由各乡镇、各部门在加强宣传力度的同时,在显眼的地方张贴投诉举报、线索征集电话和电子邮箱,同时通过县融媒体等宣传媒介进行公示,让更多的单位和个人了解系统治理工作,提供更多问题线索。组织学习招标投标法律法规3次,印发《招标投标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汇编》等宣传资料2多份,加大各乡镇、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政策法规宣传,进一步明确项目业主主体责任,强化项目业主的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

(四)治理彻底、监管到位。联合住建、综合执法、交运、水务等部门,对我县2019年1月1日以来公开招投标的政府投资项目进行核查。截至11月,共核查项目46个,发现违规问题8个,整改问题8个,通报曝光项目1个,移交问题线索1个。同时,按照《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发展改革系统工程招投标廉洁从政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改变监管方式的同时,转变由不再对招标文件进行事前备案,由招标人对招标文件的合法性负责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修改导致部分项目监管存在问题。《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修订,4万元以下的项目全部实行政府采购,导致监管及治理不全面,不利于核查治理。近两年我县政府投资项目个数不多,就施工项目而言,2019年仅实施31个项目,2020年截止目前仅实施18个项目,因此,排查项目数量不多。

(二)个别招标人主体责任意识加强。招标文件编制过程中,依然存在有排斥潜在投标人情况,在此次系统治理过程中发现并整改的8个问题,均存在招标文件排斥潜在投标人的现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统筹协调。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整治高度,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确保治理效果。加强各部门沟通协调,形成部门合力,确保按时保质完成系统治理工作。完善巩固县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系统治理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及时研究处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重大问题。

(二)强化政策宣传,落实治理措施。全面落实招投标法律法规,加强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为我县招投标市场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按照国家、省、市各级关于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工作的各项要求,严格落实责任,核查招投标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时对系统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和主要做法、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等系统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形成长期治理机制。

四、请求指导和解决事项

(一)机构比选问题。目前机构比选的相关业务需项目业主亲自到省城办理证书和密钥,部分业主属边远乡镇,距离成都较远,办理很不方便,请求市级部门与省级部门对接,争取能能够在市辖区就近办理。

(二)监管方式的问题。因省固定价比选办法废除,我县估算投资在4万元以下的项目由发改部门审批立项,但全部实行政府采购,不利于监管。请求市级部门统筹制定监管措施,方便县区执行。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篇4

[关键词]系统论;系统审计;建设项目;投资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3890(27)03―0051―04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对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投资领域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建设市场秩序不规范,法制不健全,缺乏规范投资经济运行的法规、标准;投资建设管理制度不完善,内部缺乏控制,外部监管不力;投资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投资责任和风险约束机制;投资绩效不理想,效益差、效率低。面对这些问题,传统的审计方式已难以适应此项审计工作的要求,新的审计实践呼唤着新的审计理念。

一、系统审计理念的提出

(一)系统论的基本思想

作为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最初是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提出的,确立这门科学学术地位的是1968年贝塔朗菲出版的专著:《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和应用》(《GeneralSystemTheory;Foundations,Development,Applications》),该书被公认为是这门学科的代表作。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从整体上分析系统组成要素、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还有系统、组成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根据分析的结果来调整系统的结构和各要素的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系统论认为,整体性、联系性,层次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既是系统论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表现了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也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系统论的出现,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往研究问题一般是把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抽象出最简单的因素来,然后再以部分的性质去说明复杂事物。在现代科学的整体化和高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在人类面临许多规模巨大、关系复杂、参数众多的复杂问题面前,传统分析方法就显得束手无策,系统分析方法却能站在时代前列,高屋建瓴,综观全局,为现代复杂问题提供有效的思维方式。

(二)传统审计向系统审计的进化

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审计机关面临着新环境的挑战,要适应这种环境,也必须有相应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的进化,即由传统审计向系统审计的进化。传统审计的思维方式是:“部分整体”。传统审计总是先分析对象的各个部分,然后再综合为整体。系统审计是指在系统科学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审计理论方法,表明一种审计理念。系统审计思维方法不同于传统审计之处在于它的思维方式是:整体部分,其程序是:综合分析综合。它不仅着眼于个别要素的优劣,而且利用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观察和判断系统整体的性能。要素和系统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系统的整体性能不单是取决于组成系统的要素,而且还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审计方法正是在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能正确地认识审计对象的整体性能。

二、在建设项目投资审计中运用系统审计的必要性分析

(一)运用系统审计可以更好地适应建设项目经济活动特点的客观需要

建设项目经济活动,从开始到结束可以划分为若干个阶段,形成项目的整个生命期。不同的项目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段,但大多数项目的建设期都可以归纳为启动、规划、实施、结尾等阶段,各阶段的资源投入也有相似的模式,即开始投入较低,尔后逐步增高,接近结束时迅速降低。每个项目阶段都以它的某种可交付成果的完成为标志,例如,建设项目的启动决策阶段要交付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准备阶段要交付设计概算、工程招投标文件;实施阶段要交付工程进度、质量报告;竣工结尾阶段要交付竣工验收报告和竣工决算报告等。建设项目前一阶段的可交付成果经批准后才可以进行项目后一阶段的规划和实施。前一阶段的可交付成果对后一阶段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后一阶段的实施是对前一阶段制定的目标和规划的深化,如此运行直至项目竣工。建设项目经济活动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建设项目投资审计不能只局限于对某一个阶段及其可交付成果的审计,而是应该运用系统审计的方法,把建设项目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通过对决策、规划、设计、采购、招标、施工、监理、概预算等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管理活动,以及对项目财务收支等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才能全面完整地评价建设项目,达到促进投资决策优化、改善项目管理水平,提高投资和经营效益的目标。

(二)运用系统审计是规范建设市场秩序、加强对建设项目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需要

在建设项目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中,建设市场秩序不规范,在工程管理、招投标和设计、施工、监理中出现腐败现象的违法违规问题比较突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不力,审批不严,导致决策不科学、不民主、不合理或错误决策造成不少项目低效、无效甚至失败等严重损失浪费的问题;投资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主要实行的是审批制,审批的内容既包括政府投资,也包括企业行为,既包括国内投资,又包括国外投资,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审批制,缺乏有效的投资责任和风险约束机制;建设项目管理不完善,责任意识淡薄,重建设,轻管理,行政权力直接介入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产生权力寻租和投资黑洞。系统审计可以很好地填补这一真空地带,使各级权力机构和部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按科学规律办事,这也是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的有效保证措施之一。因此,投资审计人员应该从传统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以机制为中心,注重解决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解决体制不适应、解决法规不健全、解决管理不完善等宏观管理方面问题的系统审计转变,这是在新形势下提高审计能力、强化审计监督的一个必然选择。

(三)运用系统审计是建设项目投资审计发展的必然要求

21年8月1日,国家审计署颁布实施了《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审计署第3号令)。本准则第4条规定:“审计机关应当对国家建设项目总预算或者概算的执行情况和年度决算、项目竣工决算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然而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前些年基层审计机关对建设项目审计的重心主要放在“合法性和真实性”层面,将建设项目审计的内容局限在工程造价控制和竣工决算审计方面,效益性审计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

地发挥,不能完整地反映建设项目经济活动的整体运行情况和投资效益情况。23年,审计署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培训班上提出“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应当在投资领域率先探索,率先实践,率先出成果”,这表明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将成为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内建设项目投资审计的重心和未来投资审计发展的主流趋势。从基本建设投资效益影响的分布看,其影响力不仅贯穿于国民经济各部门,而且也体现在建设项目投资活动全过程。因此投资审计人员应该运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确定建设项目投资审计的目标和重点,将建设程序审计、项目资金审计和工程造价控制审计、竣工决算审计和投资效益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抓住投资决策、投资管理、资金使用、投资效果等环节,通过评价建设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来完整反映建设项目的整体运行情况和投资效益情况,并逐步解决中国基本建设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系统审计在建设项目投资审计中的运用

(一)整体把握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

建设项目的基本程序可分为投资决策、项目准备、建设实施、竣工使用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可交付成果的表现方式不同,确定系统审计的内容应有所不同。

1.投资决策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以分析投资项目的合理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基础,通过决策过程选择达到投资项目目标的最优方案,该最优方案就是本阶段可交付的成果。最优方案的选择过程,事实上是指标的选择、测算、评价的过程,因此,该阶段系统审计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对决策指标的选择、测算和评价进行审核和复核,包括所选择的指标体系的适当性(是否符合该投资项目的项目目标要求),指标测算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指标计算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等。

2.项目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落实项目资金来源和建设投资计划,进行地质勘察,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和设计总概算,进一步做好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最佳施工单位和设备供应商。这个阶段系统审计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审查资金来源的真实性和资金到位的及时性,勘察设计的合理性和合规性以及招投标过程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等。

3.建设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以经过选择的最优方案为基础,按照方案所规定的设计规模、投资标准、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对该项目进行实施,以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和效果。该阶段的可交付成果主要表现为对规模、标准、进度、质量和成本造价的控制程度,所以,该阶段的系统审计内容也应该是最优方案执行过程中上述诸要素的控制程度和效果,其中包括有关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程度。

4.竣工使用阶段。这一阶段是建设项目完成的最后一步,是全面考核建设工程的成果,按照验收规定和设计文件对竣工工程进行验收、移交,编制竣工决算,处理剩余物质,结束全部建设工作。在这个阶段的审计中,除了进行竣工决算审计,还应该将实际产生的项目效果与已经确定的项目目标进行比较,以确认既定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如果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应分析这种差异的产生原因,明确责任和采取必要措施。通过对建设项目经济活动的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各阶段的审计内容和评价标准,以达到对建设项目评价更加全面完整,反映问题更加客观彻底,提出建议更加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

(二)建设项目系统审计在审计内容上应该区分为合规性审计和效益评价两个层面

合规性审计的内容包括:投资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项目的各项手续是否完备;资金来源是否正当;资金使用是否合规合理;设计施工是否符合规范。投资效益评价包括:项目决策论证的充分性;行业投资的相关性、配套性以及资源开发的利用性;项目选址的合理性;资金筹集的可靠性;技术经济先进性;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经济责任的联系性。其评价内容可以具体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

1.微观层次效益审计包括建设效果、预算效益审计、预算执行效益审计和竣工决算及运营效益审计。(1)建设效果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建设内容、规模、标准和概算投资等完成情况,建设工期情况,工程质量及项目运行情况,建设安全情况,建成生产能力及生产情况等。(2)预算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前期项目管理、决策、筹资、预算、招标投标、合同订立、项目法人责任制、内控制度的建立、前期财务收支情况。(3)预算执行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建设实施期的成本、进度、管理和安全的有效控制情况,包括工程结算、建设成本、施工安全、建设工期和进度、设备材料采购、物资管理、合同管理、监理管理、技术经济资料管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4)竣工决算及运营效益审计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两个方面,主要内容除上述预算和预算执行效益审计内容外,还包括投资财务决算情况、交付使用资产情况、项目运行情况、建成新增生产能力情况、达产达标情况、生产经营情况、投资回报情况和债务偿还情况等。

2.宏观层次效益审计包括经济效益审计、社会效益审计和环境效益审计。(1)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有:符合国家当前产业政策和生产力合理布局情况;符合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对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情况;对促进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情况等。(2)社会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建设项目对社会发展目标的贡献和影响,如:加强和完善地方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增加就业机会情况;健全地方总体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必要的条件情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提高和社会文明情况;促进地方树立良好形象和塑造诚信情况等。(3)环境效益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建设项目对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贡献和影响,如:“三废处理”和美化环境情况;治理和预防污染情况;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情况;促进环境资源的再生和可持续利用情况;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空间,促进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情况等。

四、目前在建设项目中运用系统审计所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1.建设项目投资领域法制不健全。要求建设项目审批的规定很多,但是真正规范市场运作的标准,规范投资行为、投资主体、投资运行的法规和标准比较欠缺;现行的工程管理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有些法律法规互不衔接,有些条款甚至互相“打架”,使建设工程领域的各种“蛀虫”仍有漏洞可钻;相关职能部门对建设项目监督职能交叉,审计法与合同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章之间存在不一致之处,缺乏对勘察、设计、监理等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使得审计工作的应有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因此,当前应逐步健全法律法规,明确职责,使审计工作能够依法审计,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督、评价、促进的功能。

2.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还不能完全满足系统审计工作的要求。建设项目系统审计要站在国家宏观政策的高度,不仅查处项目本身的违纪违规问题,更要关注项目的投资效益,促使项目法人讲求质量和效益的统一,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宏观经济学、财会、工程、信息技术等相关知识,以及缜密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等相关素质。因此,一方面应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其政策理论和业务水平,造就一支建设项目投资审计骨干队伍;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一些外部专家作为顾问或短期工作人员参与项目审计,甚至可以将一些项目交给社会组织承担,这样既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又解决了专业人员不足的矛盾。

3.系统审计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目前系统审计在审计工作实践中已进行了探索、尝试,对系统审计的方法、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与规范的操作程序,审计人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照和效仿。因此,审计人员在项目审计过程中,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工作思路,大胆探索,积极思考,在审计实践中探索系统审计的规律,改进系统审计的方法,总结系统审计的经验,丰富、完善系统审计的理论,不断推进建设项目投资审计的发展。

[收稿日期]26―12―08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篇5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系统观;全过程管理;影响要素

Abstract:thispaperintendstousethesystemview,toconstructionprojectofconstructioncostmanagementidea,theoryandmethods,thispaperinordertorevealtheinnerlawsandimprovethelevelofmanagementoftheprojectcost.

Keywords:engineeringconstruction;Management;Systemview,Wholeprocessmanagement;Impactfactors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引言

按照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的定义,“系统是由其若干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体”。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笔者认为,建设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工程造价管理应树立系统观,从过程统一性、动态性、有机联系性等方面把握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工程造价管理的系统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进度上的系统观,即强调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从项目的投资估算和最终的工程结算期间的各个阶段是相互衔接、相互作用的,上一阶段是下一阶段的安排、指导和控制,下一阶段是上一阶段的落实、细化和调整,不仅要注重各阶段关键点的管理和控制,更要注重造价管理目标的统一;二是逻辑空间上的系统观,建设项目的造价与建设规模、设计方案、材料、施工工艺、物价、工期、组织管理能力等因素是直接相关的,是造价管理的约束条件,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管理和控制是实现工程造价科学管理的关键。换句话讲,工程造价管理的系统观表现为层次性、动态性、普遍联系性。

运用系统观,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第一是强调从决策到竣工验收完成工程结算的全过程管理;第二是强调影响要素的管理;第三要强调工程造价管理的机制、规范和政策的系统一致性。

2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是贯串于建设项目全过程的一个动态管理工作。在通常情况下,对建设项目全过程进行工程造价控制,可从六个环节入手:一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的投资估算;二是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三是施工图阶段的施工图预算;四是招投标阶段的合同价确定;五是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结算;六是竣工验收阶段的竣工结算和决算。这六个环节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都围绕追求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目标,以达到所建的工程项目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建设项目工程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价、工程结算及工程完工验收后竣工结算与决算的“六算”编制,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工程造价必不可少的工作程序。它们在各个阶段投入,控制范围和内容虽有所不同,但相互之间紧密相连,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既不能相互脱离,又不能相互取代,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并且以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为重点,在优化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措施,把工程造价控制在核定的造价限额以内。

3工程造价的影响要素分析及控制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项目建设过程中,系统各要素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工程造价是建设项目的经济要素,是我们控制和管理目标。其他要素,包括政策要素、技术要素、管理要素、市场要素等就是影响要素,是工程造价管理的约束条件。工程造价的管理要重点进行这些影响要素的管理。

3.1政策要素是工程造价的基础要素

工程造价管理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政策要素包括国家、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等的建筑行业管理、招投标、技术、经济、质量、环保、安全、节能等方面的法规、规章、规范、标准、定额等,也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对建设项目的各种批准文件和证照等。这些政策要素构成了建筑行业和建设项目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是项目决策、设计和建设实施的重要基础和依据,工程造价作为建设项目系统中一个部分,也必然受到这些政策因素的约束,应该说,这些政策要素处于基础和决定地位,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基础因素。

要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必须全面掌握这些政策要素的构成和内在联系,熟知各种规定和要求。并按强制性、约束性、指导性和参考性等划分为不同等级和层次,系统分析其对项目决策、设计和施工管理的约束和影响程度,清晰地梳理出政策要素的脉络。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从各阶段造价控制目标的提出,到目标实施过程的管理,要全面贯彻这些政策要素,作为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依据之一,避免因不了解或执行不够,而产生目标设定的偏差和目标管理的不确定性,甚至出现违规的情形发生,影响管理的效果。

并且,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管理思路的变化、改革,这些政策要素也是动态的,在项目的建设周期内,某些政策要素可能会进行修订、调整。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要及时跟踪和了解政策要素的变化情况,并注意提高政策法规变化的预见性,及时调整管理的目标和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3.2技术要素是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要素

技术是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一条重要主线,工程造价管理也要牢牢抓住这条主线。技术和经济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建设项目的投资额大小及构成主要是由技术要素决定的,技术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投资管理的效果,技术要素的不确定性,必然会引起工程造价的不确定性,抓好了技术要素,也就抓住了工程造价管理核心。从技术要素管理方面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应做好下列几个方面:

首先,引入技术和造价的协同理念。长期以来,我国在工程项目建设上存在“重技术、轻经济”的现象,严重影响投资的集约化使用。从项目建设科学化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的角度考虑,要树立技术合理性和造价节约性并重的意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将技术要素进行科学的分解和细化,以造价管理目标为指导,针对每一个技术环节,适时分析和计算技术单元的造价,并根据所得造价信息对技术方案进行优化调整,要注重性能和价格的对比,使工程造价管理和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同步进行,追求技术和经济的最佳平衡点。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篇6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信息;项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施工项目管理是以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作为核心,利用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将相关的行政管理、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所有主要信息有序及时的存储,采用一定措施之后,满足建筑工程项目在数据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共享、生成决策目标等过程中对信息化的需求,并为行政部门、建筑施工承包部门、建筑材料供应商等单位提供决策依据。

一、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由两者结合所形成的网络技术就是所谓的信息技术。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功能增强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成本并且光纤在远距离通信中的传输速度得到了巨大提高,都强化了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性。随着信息设备性价比的大幅度提高,奠定了其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应用普及的基础。例如,为一个项目配置5-10台性能较高的计算机并配置网络,费用也在10-20万之间,而由于信息技术应用在建筑项目中所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开支将远远大于这个数目。

2.技术性。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能够使项目信息快速、及时、海量的进行加工、存储、传输,能够使每个项目参与人员方便的获取共享信息,从而能够协调工作人员间的协同合作,提高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并促进工程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工程应用性。以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在各个行业的综合应用,为相关行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建筑工程领域,计算机辅助施工和信息技术综合利用在一些技术较为雄厚的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在这种形式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二、建筑工程相关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原则与保障

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建设时要遵循的原则包括:统筹规划,定制政府信息化建设、管理规划,各单位要按照此规划对本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制定相关规划;政府主导;统一标准,将网络建设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一,避免政府、单位间标准的冲突;联合建设,单位在进行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时,按照统一标准,通过政府的信息网络平台交换、运行相关信息;资源共享;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掌握好信息网络的关键,分布实施网络建设的目标。

建筑工程相关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是政府的积极参与支持。政府应制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信息化建设提供较好的法律氛围,并协调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和率先实现信息化,带动发展企业及社会的信息化。

三、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设计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有效的组织管理措施,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及投资进行实时动态的控制,确保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就是能够帮助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完成这些任务。因此,建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应包括的部分如(图1)所示。

1.进度控制子系统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子系统主要是辅助项目管理人员编制优化项目进度计划,并对其实际进度情况跟踪调查,如有偏差及时有效的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对项目进行实时动态的控制。所以应包括的功能有:

(1)能够输入建筑工程项目相关数据,为其进度计划的编制优化提供数据依据。进度计划包括横道、网络、舵机网络计划系统,可以对建筑工程的工期、费用、资源等进行优化;

(2)对建筑工程实际进度进行统计分析。计划与实际的进度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差距,该子系统要对实际进度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工程进度作出预测,为调整进度计划提供依据;

(3)对工程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能够进行动态的比较。如果发现偏差,能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并输出报表的输出表格图像等。

2.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子系统

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子系统是通过对建筑工程进行合同信息统计和公文处理等辅助项目管理人员对合同进行起草、签订。应具备的功能有:提供常规合同模式,方便管理人员选择;编辑、打印、进行合同信息登录、查询、统计有关的合同文件;分析、计算、索赔、报告审查;能建立并分析反索赔报告及提供各类经济法规等各方面信息的查询等。

3.质量控制子系统

质量控制子系统主要为项目管理人员实施对建设项目质量的动态控制提供信息支持。应包括的功能有:

(1)存储有关设计文件、变更文件、设计修改、工程质量标准等信息,进行文件档案的管理、评定设计质量并为项目管理人员实施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2)能够对比较重要的供需进行统计同时绘制控制图、直方图等图表;

(3)对主要的建筑设备材料、构件、成品等进行跟踪管理,能够统计分析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并提供事故统计分析包括。

4.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子系统

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子系统是用于收集、存储、分析建筑项目的投资信息,在其实施的每个阶段收集信息、制定投资计划,并将实际与计划投资进行比较,实现动态控制项目投资。因此,该子系统的功能有:收集、存储计划投资信息、数据,明确控制投资的目标;根据实际投资情况,调整有关费用,分析投资偏差,并预测未完成的工程投资及输出相关报表。

5.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计划由于收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会发生一些变化。为实现辅助项目管理人员对计划进行有效的控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要能够利用知识库中的知识对项目实施计划进行审查,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并定期对工程建设的实施状况进行检查,详细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辅助项目管理人员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其基本目标是确保实现对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进行控制,确保项目管理人员是在三者平衡的基础上做出任何决策。

结论

在信息时代下,信息网络将会是信息交流和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且我国建筑行业在技术、管理、成本控制、信息化管理等方面,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所以为了促进其发展,建筑行业采用一定的措施加速并强化信息化管理很有必要。本文中对就爱你住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方面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陶庆;王红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7(01)

[2]冯晓东.试谈公路工程建设中如何应用信息化管理[J].魅力中国.2010(01)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构成;信息分类;信息化系统

1建筑业现状

分工细致、劳力密集型的建筑业对信息的依赖度愈来愈大,信息已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资产,必须加以充分利用和妥善的保护。通常,每项建筑工程包括立项、设计、施工至维修保养等多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又需要多个位于不同地点和具有不同性质的公司和机构参与设计及施工的全过程。实施的全过程往往需经几年才能完成,参与人数众多,工序繁复,其间涉及大量的文件及图纸往来,急需协调管理。大型智能建筑工程的现代化管理,需要在内、外部参与者之间相互交换处理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包括设计阶段的各种图纸、进度控制;施工阶段的人员、物料、进度、质量和经济等数据,以及各类政府批文和法律文件等等。建设单位繁多,高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管理,已成为优质完成现代化建筑工程的关键之一。此外,建筑工程特有的分散性、移动性和一次性等特点,意味着如果没有一个整合的信息系统,工程相关的信息将不能很好地保存起来,更难于转化成有用的知识以供将来借鉴。广东经济发展很快,但少数建筑工程已出现因缺乏基本的建筑结构图纸资料而不准验收。大量社会调查发现,工程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多达50%的工作时间来搜查必要的信息,这将显著地降低了工程管理的效率。总之,建筑业应加速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实现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市场的迫切需求,是新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近年我国已有不少公司开始介入建筑业信息化管理领域,并为改变建筑业信息化管理的落后局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2建筑工程信息的构成及特性

2.1信息形态的传递形式

(1)文字图形信息。包括勘察、测绘、设计图纸及说明书、计算书、合同,工作条例及规定,施工组织设计,情况报告,原始记录,统计图表、报表,信函等信息。

(2)语言信息。包括口头分配任务、作指示、汇报、工作检查、介绍情况、谈判交涉、建议、批评、工作讨论和研究、会议的信息。

(3)新技术信息。包括通过网络、电话、电报、电传、计算机、电视、录像、广播等现代化手段收集及处理的一部分信息。

2.2建筑工程信息的特性

(1)大规模性。建筑工程信息是建设工程项目各阶段、各环节、各有关单位发生的信息总体。不仅有取自建设项目本身的,如工程概况、设计文件、合同结构、合同管理制度、信息资料的编码系统、会议制度、监理班子的组织、项目的投资目标、项目的质量目标、项目的进度目标等。还有来自项目外部环境的外部信息。如:国家有关的政策和法规;国内及国际市场的原材料及设备价格、市场变化、物价指数;类似工程造价、进度;投标单位的实力、投标单位的信誉、毗邻单位的情况;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国际环境的变化等。

(2)变动性。建筑工程信息不仅有那些在一定时间相对稳定不变的信息,还包括大量不断变化的动态信息。如: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投资及进度信息;反映在某一时刻,项目建设的实际进度及计划完成情况;项目实施阶段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机械台班数、人工工日数等。

(3)多门类性。建筑工程的信息有组织类信息、管理类信息、经济类信息和技术类信息,涉及多个学科和门类。组织类信息包括:编码信息;单位组织信息;项目组织信息;项目管理组织信息。管理类信息包括;质量控制信息;进度控制信息;合同控制信息;投资控制信息;风险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经济类信息包括:工程造价信息;工程量信息。技术类信息包括:前期技术信息;设计技术信息;施工技术信息;材料设备技术信息;竣工验收技术信息。

3建筑工程信息分类及信息化系统

(1)投资管理信息。投资控制信息是指与投资控制直接有关的信息。如:各种估算指标、各类工程造价、物价指数、设计概算、概算定额、施工图预算、预算定额;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合同价组成;投资目标体系;计划工程量、已完工程量、单位时间付款报表、工程量变化表、人工、材料调差表;索赔费用表;投资偏差、已完工程结算;竣工结算、施工阶段的支付帐单;原材料价格、机械设备台班费、人工费、运杂费等。

(2)合同管理信息。指建设工程相关的各种合同信息,如工程招投标文件;工程建设施工承包合同,物资设备供应合同、咨询、监理合同;合同的指标分解体系;合同签定、变更、执行情况;合同的索赔等。

(3)信息化系统。系统是一个由相互有关联的多个要素,按照特定的规律集合起来,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信息的产生和应用是通过系统实现的,信息系统是整个工程系统的子系统,建筑信息系统是由建设方、勘察设计方、建设行政管理方、建设材料供应方、施工方和监理方各自的信息系统组成。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多目标、既分别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工序、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复杂的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机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的目标(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科学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分析,对于工程实施有效地调整控制,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4建立建筑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只有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建筑工程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查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建筑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查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系统和高效的运做机制,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条件和可能。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提供了方便,对实体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样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

建筑工程信息化建设应该着手建设三大系统:

(1)是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系统;

(2)是建筑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3)是建筑工程基于互连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傅京孙,蔡自兴,徐光佑.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篇8

“系统分析朝早出现在二战后的美国,当时是在研究大规模工程项目等问题时所运用的一种方法。随着欧、美等12国在1972年成立了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使系统分析扩大到社会、经济、生态等领域,并赋予它新的意义。从广义上理解,系统分析是系统工程的同义语,它是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把相关思想、理论、方法有机综合起来,按照问题导向原则,通过方法集成,解决实践问题所采取的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霍尔三维结构是系统分析中重要的方法,它强调目标明确,核心内容是最优化,该结构具有在研究方法上的整体性(三维)、技术应用上的综合性(知识维)、组织管理上的科学性(时间维与逻辑维)和系统工程的问题导向性(逻辑维)等突出特点。

二、企业对外投资管理的界定

投资是指投入一定数量的货币、资本以及实物,带来新的生产要素的扩大和外来收益的增加。按投向划分,企业投资可以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对内投资是指企业对原有的固定资产进行更新与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包括购置设备、房屋等等。对外投资是指企业直接设立新公司或通过一定的手段购买所投资企业的股权,从而对新公司拥有控制权的行为。企业对外投资管理是以投资项目的论证为起点,通过决策控制以及事后管理有限地连接在一起的工作,可以理解为对外投资与管理对外投资的经济活动组合。对外投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合理利用企业资源,获取未来收益的行动,形成的对外投资形态包括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和参股子公司;管理投资就是为了使已有的投资成果(全资子公司与控股子公司)能够为自身带来更大的收益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三、企业对外投资管理体系的设计

按照系统分析中霍尔三维结构的划分,可以把整个对外投资管理看成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等三维结构组成。时间维表示对外投资管理的整个过程或寿命周期,分为投资前期管理、过程管理和后期管理三个阶段。逻辑维是指在对外投资管理中每个阶段应遵循的逻辑顺序和工作步骤。知识维是指从事对外投资管理中所需要的各类知识,如各类应用工具、理论依据及管理手段,等等。

1.确立对外投资管理的总体原则

对外投资管理的总体原则是企业进行对外投资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对外投资管理全过程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应集中体现“以整体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的特点。为此,对外投资管理的总原则为“承接战略、增加收益”,即“承接战略”是承接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与规划,对外投资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手段之一;“增加收益”是对外投资的目标,企业一切的对外投资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进行,最终达到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目的。

2.确定时间维的工作内容

按照时间维的划分,对外投资可以分为投资的对外前期、中期和后期管理。对外投资的前期管理,也可以称为对外投资的决策过程管理,主要包括认清企业的发展现状,制定对外投资的战略,选择对外投资的目标,做出对外投资的决策。由于对外投资决策是前期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决策的质量将对企业的未来整体效益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外投资的中期管理,也可以称为对外投资过程管理,是投资策略的实施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对外投资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已决定的方案或协议执行。实施结束后,从项目的发掘、论证、实施到移交(含项目中止)的资料要全部存档,并撰写总结报告。对外投资的后期管理,主要是指对投资收益的管理,是企业作为股东为了保证投入的资产给自己带来收益而采取的一系列管控措施。同时,在后期管理中应跟踪项目的运营情况,对项目的策略以及投资的效果进行评价。

3.划分逻辑维的工作步骤

所谓逻辑维是指对外投资管理中每个阶段应遵循的逻辑顺序和工作步骤。为了规避投资的风险和实现投资的闭环管理,把整个对外投资过程分为立项、论证、决策与实施、运营、后评价等五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是递进进行的。即投资项目在决策前必须经过立项阶段和论证阶段,一定要对实施的项目进行运营管理,在项目运营一段时间后一定要实施后评价,总结项目的得失。(1)立项阶段。立项阶段是投资机会研究阶段,主要任务是寻找机会,明确投资方向,提出初步的项目建议。具体而言,在立项阶段就是要从一般机会或特定的机会分析中,发现投资的切入点或可能的接口,结合企业的战略与实力,最终形成确切的投资方向的过程。通过立项后,项目将进入论证阶段。(2)论证阶段。论证阶段可以细分为可行性研究阶段与评审两部分。可行性研究是针对立项后的项目进行可行或不可行的分析,是在投资决策前对拟投资的方案及经济效益进行详细的研究,从而确定该项目是否投资、如何投资,是否继续投资、终止投资等,它是从项目投资的微观利益角度出发,为决策者进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项目的评审是企业通过寻找特定专家或第三方机构对可行性研究结果进行全面审核和再评价,其目的是站在企业战略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区域等各方面的政策审查项目可行性分析的可靠性、真实性,并提出结论性的意见,是项目最终审批决策的主要依据。(3)决策与实施阶段。当对外投资项目获得批准后,应进入到实施阶段。项目实施必须严格按照已批准的方案或协议执行,不得对方案或协议做实质性的更改。项目实施结束后,应收集整理从项目立项起到项目实施、移交(含项目中止)的资料,同时在项目完成后,撰写总结报告。(4)运营阶段。运营阶段是对形成的投资成果进行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对子公司的管控过程。该阶段是以股东(企业)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通过明确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公司治理关系,强化子公司运营质量的改善,最终实现提升公司对外投资的经济回报和促进子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该阶段是决定企业能否从投资结果获取增量资本的关键阶段。(5)后评价阶段。项目后评价是项目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投资决策周期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目的是通过项目的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间的比较,考察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通过对项目各阶段工作的回顾,查明成败的原因,总结教训,提出补救和改进的措施,把后评价信息反馈到未来项目中,为宏观的投资计划与投资战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4.整理对外投资管理的知识维

由于对外投资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在各个阶段都涉及相关的工具、理论与技法,为此有必要加以确定和固化,为有效地推进工作打下基础。(1)立项阶段的机会表达———项目建议书。所谓项目建议书是阐述通过机会分析提出一个设想来要求实现一项对外投资行为的一种建设性报告,是一种反应机会分析成果的表达方式。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宏观上说明投资的必要性;二是根据实际情况,初步分析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的可行性;三是提出初步设计的投资方案。(2)论证阶段的成果表达———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阶段是对通过立项的项目进行深入分析的阶段。由于论证是关于“可行与不可行的分析阶段”,其分析结果就必须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表达出来,可行性研究报告就是这样一种有效的载体形式。其通常具有两大作用:一是作为项目论证者向决策者汇报的基本形式。在现实工作中,项目的论证者与决策者是分离的,并且论证者要多次与决策者进行反复沟通。为此,项目论证者可以通过可行性研究报告向决策者进行全面、准确的汇报与交流。在内容上,还应尽可能地让决策者了解论证的过程、依据和方法。二是作为评价项目及项目论证者的重要依据。由于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的是一种全面的终极结果,对于投资决策具有权威性的参照意义,为此,在项目运营之后,以实际数据为基础聚焦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数据,对项目进行后评价。同时可行性研究报告也是评价项目论证者绩效的主要依据。(3)运营管理的管理手段。运营阶段是对形成的投资成果进行管理的过程,实质上是对子公司的管控过程。在运营过程中,以股东价值最大化思想贯穿整个运营管理过程,在借鉴“委托—理论”的基础上创造出具体的四种管理手段。经营巡视是指为了加强股东与子公司经营者之间的联系与沟通,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巡视,运用听汇报、阅资料和看现场等方式,了解子公司经营情况,及时纠正经营的偏差,促使子公司经济活动与股东确定的经营目标保持一致,减少经营风险。风险预警是股东运用一定的工具作媒介,采用特定的方法对能够反映子公司经营活动过程的数据进行分析,对照行业标准,获得风险警示信号,促使股东采取适当的措施把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的一种方法。业绩评价是在价值管理思想的指引下确定对子公司的评价目标。评价目标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和兼顾子公司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促进子公司努力完成经营目标,从而提高母公司对外投资的经济效益。在评价过程中,运用平衡计分卡的理念,把子公司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创新等四个方面的关键指标(KPI)融入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集合中。定量指标是可以用经营数据衡量的各种指标,是对子公司过去的总结。定性指标是不便于量化的指标,是对定量指标的补充。两类指标综合应用,可以让股东全面地对所投资的子公司的业绩进行综合的评价。薪酬管理是将子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结果与子公司工资总额、子公司经营者的薪酬挂钩,使子公司在追求业绩增长的同时,又能更好地实现股东的目标和利益。(4)后评价的工作方法。后评价的工作方法可以分为:逻辑框架法和成功度评价方法。逻辑框架法的核心是确定事物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即“如果”提供了某种条件,“那么”就会产生某种结果。成功度评价法是指对照项目立项阶段确定的目标和计划,分析实际实现结果与差别,以评价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对项目的总成功度进行评判。它是以逻辑框架法分析的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和经济效益分析的结论为基础进行的评价。

四、夯实对外投资管理体系的关键事项

虽然通过霍尔三维结构建立的对外投资管理体系中明确了对外投资的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及管理工具,但是有效地进行对外投资管理还应该夯实以下两个事项。

1.建立相关制度

为了有效规范对外投资管理工作,把确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工具固化下来,必须建立一套与工作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其中,在编写各项制度过程中应遵循“为什么,是什么,谁来做,怎么做”的逻辑关系,把相应的工作总则、工作机构、工作程序、考核指标及结果应用明确表述出来,让制度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工作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2.培养专业团队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篇9

关键词:高校;基建项目;全过程;有效管理

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此背景下高校的建设发展进入新阶段,各高校迫切需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规范高校内部治理体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公共机构,硬件设施是实现这些职能目标的基本保障,校园基本建设对教学、科研、校园形象、招生、引进人才等至关重要。如何加强基建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提升管理效率,是本文尝试探讨的问题。

一、高校基建项目的特点

(一)投资数额大

基建类投资项目周期长、数额大是个普遍现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一流的配套设施,所以高校在提升软实力建设的同时也更加重视基建等配套硬件设施的建设,增加基建投入是形势所需。据高校公开信息显示,某些知名院校每年有几亿资金用于基本建设,甚至某个年份基本建设资金支出占教育支出比例高达10%。

(二)资金来源多样化

我国高等学校众多,据统计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738所,按管辖分类有部属高校、省属高校、民办高校。对应的高校基建项目资金来源有所不同,有中央财政资金、地方政府资金、高校自筹资金、银行贷款资金、社会捐助以及其他渠道融资等,各个项目因资金来源不同,在管理模式、成本分析以及绩效评价上有所差异。

(三)质量要求高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高校内部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是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最核心的基础力量,是双一流建设的支撑平台,因此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要求高。尤其是科教中心、实验楼建设,更要秉承创新发展的理念、走在时展的前沿,在前期规划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都要慎之又慎、精益求精。

(四)工期紧张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随之各行各业进入史无前例的变革,高校的教学、科研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要走在时代前列必须快速作出反应,不管是软实力还是硬实力都不容忽视。基建项目从前期规划到立项审批、项目实施到交付使用等环节众多,加上财政资金安排的时效性,对项目工期要求比较紧迫。

(五)建筑类别多

高等院校就像一个小社会,师生生活、学习、文体娱乐、医疗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基建项目类别多,包含教学楼、科研楼、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食堂、公寓以及校医院等,不同功能的建筑项目在设计、施工方面有不同的标准,建设的难易程度和复杂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为高校内部基本建设的管理水平带来了考验。

二、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建预算重投入、轻绩效

高校基建项目的资金大多数来源于财政拨款,因高校的公益性和公共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缺乏绩效理念,只重视表面的“花钱是否合法合规”,没有正确树立“花钱值不值”的思维模式,部门预算普遍存在“重投入、轻绩效”的问题。而基建项目一般投资数额大、周期长,工程专业性强,影响因素多,这就给高校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增加了难度。

(二)基建内控制度缺乏系统性的规范

高校涉及基建业务的职能部门较多,包含基建处、财务、招标、审计、纪检、资产处等,这些部门一般分属不同的校级领导,每个部门对各自的领导负责,各个部门制定内部控制规范时大多重视部门内部的管理规范,学校层面的系统性规范不够完善,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职责划分方面有时存在脱节、“打架”现象,严重影响基建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三)基建财务重核算、轻管理

为防范基建工程财务风险,高校基建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分离,财务人员工作内容偏向于日常核算等琐碎的报销业务,在整个基建项目周期的参与度较低,即使参与了某些重要环节的流程如核价、验收等,工作比较被动,对全过程的工作进展渗透性不够,缺乏常态化动态监管,造成资金划拨和项目进度不匹配、各种原因超合同超预算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基建内部审计能力不足

基建审计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以前审计工作只负责工程结算审计,业务量相对较少,近年来审计部门加强内控管理,开始重视全过程跟踪审计,覆盖基建项目各个阶段,包括工程投资立项、勘察设计、招标、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结算审计等,程序复杂、内容繁琐,审计工作任务重责任大。另外,基建项目按照竣工财务决算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完工可投入使用或者试运行合格后三个月内应完成竣工财务决算,对结算审计的时间要求紧迫。而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业务能力有限,某些重要的审计工作外包给校外咨询机构,审计咨询成本明显增加。

(五)基建项目招投标问题突出

长期以来高校基建领域是廉政风险的重灾区,而招投标阶段更是重中之重,为整治招标乱象加强风险管控,近年来很多高校相继成立了专门的采购招标机构,相关的制度规范也在不断完善,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招标阶段问题依然存在:高校基建工程招投标中“围标”“串标”现象时有发生;相关部门以工程建设时间紧、规定流程繁琐为由,采取直接指定、肢解发包等方式变相规避公开招投标;招投标工作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因信息封闭和暗箱操作,招标结果“价高、质次、效率低”也普遍存在;招标评标制度不够完善,学校层面缺乏可操作性的监管实施细则,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力度欠佳。

(六)基建相关各职能部门缺乏有效衔接

基建项目管理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工作,所有环节都是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需要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而有时候某些部门又各为其主、各行其是,相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遇到麻烦相互推诿,存在协调工作难、沟通效率低的问题。具体现象有:基建处在项目前期阶段与使用部门沟通不深入,在项目实施阶段出现重大设计变更或者施工变更;基建处督促施工单位送审资料不及时不完整影响审计处的审计进展;审计人员专业性不强或者粗心大意造成审计数据不准确,最终决算金额超预算,影响学校财务资金安排;审计工作拖沓导致竣工决算不及时,相应地固定资产移交推迟;招标机构根据基建需要安排招标工作,基建处报送资料拖延、不完善影响招标进展,反过来招标机构的组织形式、制度规范、工作效率又影响合同的签订实施以及工程进度;纪检监察部门对各个环节的参与渗透不够缜密,增加了项目的廉政风险;档案部门对项目档案的归集整理不科学、缺乏信息化保管手段,不能全面快捷地为各部门提供查证服务。

三、基建项目全过程有效管理的建议

(一)分阶段按资金来源开展绩效评价

基建项目周期相对较长,短则两三年,长至六七年,期间影响因素多,牵涉部门广,项目前期、中期、后期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不同,因此应分阶段实施全面绩效管理,对不同的责任主体设计合适的考核方式。比如项目前期立项、设计阶段,应重点对建设管理部门参与人员的工作进程监督考核,是否按计划时间完成了相应的工作;中期项目实施阶段,重点考核施工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尤其是出现变更签证时对工程造价、工期、质量等的影响程度;后期竣工决算阶段主要对审计部门的审计能力、工作效率等考核,有审计外包业务的项目考核要把审计咨询成本考虑在内。另外,各个项目的资金来源可能不尽相同,应按类别分别进行成本分析、绩效考核,比如基建项目使用财政专项资金的应按照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安排资金使用,不得截留、挪用、骗取专项资金;使用贷款或者其他融资方式筹建项目的,应把资金成本列入绩效考核。

(二)完善内控制度的系统性规范

要规范基建项目的全过程有效管理,必须制度先行。高等学校实施内部控制规范,是加强教育经费监管的重要举措,是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高校制度的必然要求。内部控制规范要注重系统性、有效性、时效性的基本原则,基建管理内部控制规范应在遵从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基建相关职能部门各自负责部门内的内控制度建设,确保制度规范责任到人、执行到位。学校层面,内控制度还要特别重视系统性的规范,要求各职能部门之间在工作流程上做到优质高效的衔接配合,用细则明确责任,避免“踢皮球”的现象。

(三)发挥基建财务的管理作用

高校的基建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分离,归不同的上级领导管控,执行工程款支付“两支笔”会签制度,这种分权制度是防范财务风险的必要手段,反过来分权的实施又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进展。基建财务的日常工作重核算、轻管理是个普遍性问题,财务的首要职责是保证资金使用安全规范,“不出问题”是基本要求,往往忽视了资金的时效性。基建财务需要加大对基建项目全过程的渗透性参与,应加强资金安排和项目进展的联动性,不因资金拖延影响工程进度,也不因工程进度缓慢浪费资金,日常工作形成“支付申请——审批——支付完成——反馈实时数据——督促进展——支付申请”这样一个闭环流程。

(四)加强基建专业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员建设

高校基建工作人员需要有建筑、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背景,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建设效益。因高校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属性,工作人员没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积极性和学习性,所以基建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和交流学习非常必要。基建相关各部门应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不同,有针对性地实施专业能力提升培训计划,鼓励青年员工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工作一线的技术人才注重“专”的高度,而管理人员则需要超越专业的界限着眼全局,高校应重视基建复合型管理人员的培养,打造高素质的领头羊队伍,保证国家和学校利益最大化。

(五)加大基建项目招投标监管工作的宽度和深度

基建工程的数额大、工期长、技术复杂的特点使得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工作环节繁琐、内容繁重,从而监管难度更大。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监管应实施招标前期、开标评标过程、中标后签约的全过程监管,除了对正常程序的合法合规性监督,还应加大监管的宽度和深度。宽度方面包含对投标单位资格审查的方式方法、招标机构的资质审查和行为、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对恶意投诉的处罚、对评标专家的考核、网络评标的原则设置、中标后合同签约是否符合招投标文件条款、实施中合同变更是否公平公正等所有环节的监督审查。还要加大监督的深度,科学识别围标、串标行为,对某些关键环节需要专业能力鉴别考察的应聘请第三方机构参与审查,从深层次杜绝招投标违法违纪的行为。

(六)构建高校基建项目协同管理系统

“协同学”是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提出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协同学主要研究了远离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内的结构、性质不尽相同的各子系统与外界发生能量交换时,利用自身内在的协同作用,自发形成新的空间、稳定的时间以及有序的功能结构。协同管理是指基于所面临的复合系统的结构功能特征,运用协同学原理,根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期望目标对系统实现有效管理,以实现系统协调并产生协同效应。协同管理的理念主要体现为三大基本思想,即“信息网状思想”“业务关联思想”和“随需而应思想”,高校基建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正契合了该三大基本思想,因此有必要建立协同管理系统。各职能部门内部提升业务水平、建立健全内控制度,部门之间还应密切协作,不搞信息壁垒,加强各个环节的信息沟通和必要的数据共享,以实现基建项目的有序有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图1所示为基建项目协同管理系统结构图,根据各个部门业务分工不同,对建设管理等八个信息模块设立子系统,子系统包含项目各个阶段重要的办公数据,按照管理权限和工作需要对使用者设置录入权限和查询权限。建设管理模块包含项目基本信息、造价管理、质量安全控制和工程变更签证这些重要信息,相关工作发生时要实时反映在系统里面,为之后资金控制和绩效考核提供重要依据。招投标模块包含招标、投标、评标、中标信息,所有阶段的重要工作文档记录在内备案待查,相关部门和领导随时关注到工作进展以推进后续工作。合同管理模块除了保存合同电子文本,还应特别记录合同重要内容如合同金额、支付条款、结算计价方式等方便查询。财务管理模块包含项目资金监管和合同付款进度,财务系统在支付工程款时应联动合同管理系统,实时更新项目资金情况和项目内合同执行情况。基建审计模块包含过程审计和结算审计,过程审计的审计工作报告应实时记录在项目协同管理系统内,结算审计工作的开始结束时间对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及时完成影响重大,审计工作进展的信息公开有利于督促尽快完善竣工决算手续。资产管理模块包含竣工交付信息和运行维护,竣工交付手续办理完善时应录入项目概况如面积、造价信息等,交付使用后的运行维护信息应包含维修时间、维修内容和维修费用,作为建筑物的终身使用档案。纪检监察模块包括投诉纠纷和廉政建设,纪检监察部门把接收到的该项目的投诉和干部违反廉政工作纪律的行为以及处理结果作为保密事项登记在系统内。档案管理模块包含项目工程资料档案和财务报销档案,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和电子资料的存储容量合理上传电子档案,为项目竣工决算和交付使用后的维护管理提供清晰的信息支撑。结语当前高校“双一流”建设如火如荼,基建投资作为科研教学的配套设施建设亟须跟上时代步伐,要加强基建项目全过程有效管理,高校不仅要重视绩效评价、发挥财务的管理作用、深化招投标阶段的监管、内控制度的系统规范以及人才建设,更要关注相关部门之间的工作协同,所有职能部门做到内外兼修、协同共进。

参考文献

[1]李明.高校基建管理效能提升策略研究[J].建筑经济,2018(5):102–104.

[2]陈思宇,龙雪娇.浅论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8(4):188–189.

[3]知仁.工程招投标监管将发生12大变化[J].中国招标,2019(40):19–21.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篇10

一、构建招投标东站式”办公平台

,市招标办建设启用了以“集约办事流程,明确岗位职责,规范监管标准,提升服务形象”为主要目的的招标投标东站式”办公平台,构建起了“集中服务、阳光操作、有效制约、规范有序”的高效扁平化招标投标监管和服务模式,使招标投标管理事项备案监管和服务工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招标投标东站式”办公平台的使用,统一了办事程序、规则、时限和工作标准,实现了前台13项即时办理事项与后台7项集中办理事项的有效分离,使管理事项高度集约,服务高效快捷;实现了招标备案管理从东人负责到底”到受理、审查、决定、告知四个办理环节既有机衔接又有效制衡的转变,隔开了具有审查权和决定权的工作人员与前来办事人员的直接接触,统一了审查标准,有效限制了自由裁量权的滥用,从制度上保证了监管工作的公正廉洁,保证了招标投标管理事项办理全过程的公开透明;东站式”网络办公平台接入了市纪委监察局的监督系统,市监察局可以通过网络直接监督前台工作情况,对服务质量可及时进行评价和考核;贯彻了服务至上的办公理念,大厅内集中融合了18项办理事项,设置了服务工作平台、服务区、咨询台、查询台、自动叫号、手机信息通知、大屏信息显示、网上填报、电脑填写、服务标准、便民手册、服务热线等服务设施;实现了前后台管理网络无缝衔接,东站式”办公、信用监管、专家抽取、指纹识别、计算机辅助评标、合同履约管理等系统有机衔接,形成闭合监管体系。在此基础上,他们还逐步推进网上受理、网上审查、网上决定、网上告知,为建立“四大一全”即“大交易、大平台、大监管、大服务”和“信息齐全”的招标投标监管和合同履约监管模式奠定了基础。

二、全面推行计算机辅助评标

为提高评标质量和效率,减少评标专家的工作量,推进评标工作的公平、公正,市招标办与市发包承包交易中心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联合开发了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嵌入东站式”监管平台,上游接信用信息系统,下游连合同履约监管平台。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的模块同屏比较和清单对比功能,实现了评标专家在有限的评标时间内从重总价评审向清单单价评审的深化,切实提高了评标的内在质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合同对施工现场变更洽商管理、减少合同纠纷起到了积极的预控和指导作用;计算机辅助评标系统可以实现专家的独立评审,系统对不同投标文件模块随机分配到不同的评标室,评标专家在不同评标室即可完成同一项目的评标工作,杜绝了专家在评审工作中的相互影响,通过专家独立评标结果的上传,及时掌握每位专家的评标情况,促进评标专家的客观公正;计算机对招标文件约定的评标办法的锁定功能,规范了评标专家的评标程序和行为,减少了评标专家的自由裁量权;计算机系统的汇总功能,避免了专家故意或过失出现评分错误,确保了评审程序的科学性和计算统计的准确性;招标投标文件的电子化,降低了招标投标成本,形成的招标投标电子化成果为招标投标档案的电子化管理打下了基础;签订的电子合同实现了监管人员在施工现场的“零门槛”查阅,提升了监管水平。:

三、实施合同履约全过程监管

建筑市场多年来的发展实践表明,招标投标过程是合同谈判与合同订立的过程,合同履约既是招标投标的目的又是对招标投标成果的巩固与检验,两者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为建立招标投标、合同订立、合同备案、合同履约为一体的招标投标市场与施工现场全方位、全过程的闭合监管体系,市招标办按照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总体工作部署,从维护整个建筑市场秩序的高度出发,突破狭义上仅局限在招标投标活动本身的监管,将监管范围广义地延伸到中标后续合同执行履约阶段。调整职能,增设了施工合同管理部门,为合同履约监管提供机构人员保证;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办法》的框架下,制定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总承包合同示范文本》、《市施工合同动态管理办法》,为合同履约监管提供制度保障;在全国率先开发建设了施工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对施工许可范围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合同履约信息及时进行采集、整理、统计、分析,对合同履约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实现了“招标投标一站式办公平台、计算机辅助评标平台、合同履约监管平台”的无缝衔接;建立与施工现场监管机构、工程造价、资质和资格等管理机构的联动机制,对签订阴阳合同、转包、违法分包、任意更换项目经理等违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目前,市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坚持“把住源头,管住过程,形成合力,标本兼治”的原则,正在逐步推动以项目管理为“根”,以总承包合同为“干”,专业合同、分包合同为“枝”的合同树体系建设,以实现施工合同管理工作系统化、立体化,提高整个建筑市场管理水平。

工程项目投资目标系统,工程项目投资目标系统包括哪些插图1

读了文章工程项目投资目标系统,工程项目投资目标系统包括哪些有什么相关的感受或者感悟没,都可以联系我们叙说。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